《萬王之王》導演張成浩:「我以為我在完成作品,其實是主在塑造我」

萬王之王
《萬王之王》導演張成浩(Jang Sung-ho) Daniel 21 prayer | Daniel 21 prayer視頻截圖

福音動畫電影《萬王之王》導演張成浩近日在韓國教會跨教派「但以理禱告會」期間分享他的創作見證,回顧作品十年製作過程中的重重困難。他坦言,自己從一開始的事業規劃到後來的破碎、放手與順服,一路經歷主的引導與塑造。

十年創作,從事業計劃走向信仰破碎

張成浩透露,《萬王之王》最初於2015年啟動,直到今年復活節於北美上映,歷時整整十年。他坦言,初期並非完全出於「使命感」而投入,「當時確實有事業上的考量,覺得制作耶穌故事也可能在市場上取得成績。」然而,現實遠比想像艱難。

他始終堅持,若要講述耶穌的故事,就必須達到荷里活主流市場也能認可的水準,而不是僅止於教育性的普通作品。但正因為如此,籌資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。

最初他只計劃擔任制片與企劃,但編劇與導演陸續退出,使他不得不被推著親自擔任編劇與導演。他笑稱:「不是我想當導演,是情況把我變成導演。」

 疫情打擊、公司股權盡失:最低谷的時刻

疫情爆發後,他經營的電影特效公司營收瞬間歸零,被迫賣出超過一半股權維持公司和電影製作。然而新股東後來要求他離開公司,甚至提出以優渥金額收購他剩餘股權。

「那筆錢足夠我安穩過日子,也不必再為電影負責。」但他立刻意識到,一旦離開,《萬王之王》將再無完成的可能。

他問自己:「有一天主會問:『你做了什麼?』我難道要說:『我拿錢安安穩穩過日子』嗎?」

於是他決定放棄股權,只請求把電影的所有權還給他。離開公司後,他重新承擔起所有風險,繼續獨自推進制作。

他說,那是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之一,卻也是信仰上最關鍵的轉折。

 「走到盡頭才禱告」——主改變了他的視角

張成浩說,他過去覺得「先盡力做,再禱告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,但制作過程中不斷失敗、挫折,讓他明白自己其實把主放在後位。「主沒有故意攔阻我,而是容許我試試看靠自己能走到哪裡。」

他反思:「我以為我在做主的工,卻在許多時候與祂無關。」直到完全走投無路,他才學會真正依靠主:「原來一開始就應該讓主主導。」

在創作中回到福音核心:以「愛」為主軸

要在一部95分鐘的動畫中呈現耶穌,從誕生到復活,無疑是巨大挑戰。他反復思考,最終以「愛」作為全片的核心。

「若要用一個字概括整本聖經,我認為是『愛′。」因此他選擇以孩子沃爾特的視角,引導觀眾經歷耶穌的誕生、侍奉與犧牲,「若觀眾能感受到『祂這樣愛我』,那就夠了。」

他捨棄許多難以在有限篇幅呈現的內容,而專注在像徵「救贖」的關鍵事件,例如治愈瞎眼者、醫治被鬼附者、使癱瘓者起來等。

 嚴格審慎的神學把關:從韓文到英文的再加工

張成浩坦言,自己最深的恐懼之一就是犯神學上的錯誤。

他請教會牧師、神學院教授審閱劇本,甚至在英文翻譯時再次進行神學驗證。

有幸的是,他遇見了迪士尼資深選角導演杰米·托馬森(Jamie Thomason)——一位虔誠的基督徒,而托馬森的家人更是耶魯大學神學院教授,願意協助審稿,讓英文台詞既忠於福音,又易於兒童與未信者理解。

萬王之王
《萬王之王》海報及部分經典劇照 | Angel Studios

隱藏在動畫中的「神學細節」

面對部分觀眾質疑《萬王之王》「沒有充分展現耶穌神性」,張成浩說,這其實是誤會。「我在整部電影裡埋了很多像徵聖靈與三位一體的元素。」

包括:

  • 耶穌施行神蹟時,鏡頭中總有風流動
  • 聖靈以火光、火星像徵,伴隨關鍵場景
  • 父子關係的修復,暗指神與人之間的和好
  • 「撕裂的幕布」以戲劇方式呈現救恩完成

他說:「許多細節若仔細看,就能發現我多麼努力表達耶穌的神性。」

從「電影是我的偶像」到重新以主為中心

張成浩誠實地分享,自己過去將電影當作人生最重要的目標。「電影在我生命中佔據了原本屬於神的位置——那就是偶像。」

他提到讀到提姆·凱勒的《我所創造的神》時深受震撼,意識到自己陷入「職業的偶像化」。主借著製作過程中的破碎,讓他完全放下。「我以為我在完成電影,其實是主在完成我。」

走向非信徒的場域:「我們是基督的使者」

談及電影上映後引起的爭議,例如他曾上某些帶有政治傾向的節目受訪,他回應:「我們是要把耶穌介紹給世界,而不是選擇只去我習慣的地方。無論是任何節目、任何宗教團體,只要能分享主,我願意去。」

他透露,下周甚至將前往某佛教團體的放映活動分享見證,「在那裡講耶穌,我覺得這是主的安排。」

 「福音是愛」——給教會的勸勉

張成浩提到,耶穌進入撒該家作客,打破當時社會的藩籬。他感嘆,今日基督徒若仍以「我們 vs. 他們」的角度看世界,會失去主的心。

「我們都是因著恩典得救,被愛所改變的人,那就要把愛的福音帶給世界。」

他鼓勵信徒把《萬王之王》作為接觸未信者、兒童與青少年的橋樑。「電影比講道更容易被接受。有些人不會聽講道,但會看電影。」

 願成為觸及下一代的工具

張成浩說,他最大的盼望,是影片能成為神觸摸下一代的工具。「孩子們能更容易接觸耶穌,這是我最深的禱告。」

他請眾人繼續為此禱告:「願《萬王之王》帶領更多孩子、更多未信者走向耶穌。」

2
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

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,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《基督日報》的所有內容。

⽀持優質基督教媒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