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

「通識教育」的倫理道德指向

"通识教育"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相信并不陌生,早在2000年时,香港教统会己 开始建议采用"三、三、四"学制,以便推行更灵活、更连贯和多元化的高中课程,并落实于2009年9月正式实施。而根据的教育统筹局宗旨"通识教育科旨在透过探究各类议题以 扩阔学生的知识基础,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触觉。"

淺談教會青少年事工之本質與模式(下)

上文探讨过教会青少年事工的基本模式及其独特性,然而教会并非一般的 社团组织或机构,教会群体却是神在基督里藉著圣灵的大能和临在,延续著主耶稣基督职事的群体。

淺談教會青少年事工之本質與模式 (上)

在当今后现代的社会里,人们高举多元及相对的价值观,鼓吹没有绝对真理及强调个人感觉,这风气正严重地影响时下的青少年,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潮流文化有极大的冲击:"无间道"成为现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写照、"断背"成为真爱的代名词;谁是谁非?是敌是友?真假难分!

堂校合作:教會青少年事工之範式轉移

堂校合作:教會青少年事工之範式轉移

基督教办学历史悠久,在办学 的目标上,不同宗派基本上可分为"偏重教育取向"与"偏重宣教取向"两方面。一方面期望提供优质的全人教育,不再视教育为传福音的工具,

從世界觀說起(下)

上文谈到当代社会有以下三种特质,就是主张多元选择、相互紧扣及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, 然而以上的观点却忽略了人理性的有限、罪性的问题及在道德价值相对下共融的矛盾。

從世界觀說起(上)

"香港课程发展议会"于2001年出版之《学会学习:终身学习.全人发展》报告书指出,由于 现今香港学生面对著知识型的社会、全球一体化、资讯科技的冲击、事务的急促变化及日益殷切的德育需要

從後現代角度反思青少年事工  

從後現代角度反思青少年事工  

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现今的青少年问题严重,作老师的也体会到这一代的青少 年比上一代面对更多和更复杂的问题。作为前线的青少年工作者,我们有何出路?

「實然」與「應然」

「實然」與「應然」

批判思考固然重要,但它并不代表一切。基督教伦理观的出发点不是建基于人的观点上,而 是建立在"神的谕令"(或神的旨意)。事实上,事物本身是否有永恒的价值,怎可能单靠有限的人来作决定?

傳統還值得維護嗎?

支持传统者必须认识及确定传统的源头和价值,否则只是为维护"传统"而支持"传统"; 同样,反传统者亦必须提出更有力的理由,去否定从自然法则和规律而来的普世性道德源头,不要单为反传统而漠视了传统的价值。

堂校合作的反思

无可否认,透过办学传福音,是香港普遍基督教办学团体办学宗旨之一,除在校园内推行与宗教 信仰有关之正规或非正规课程外,大部份均在校园内或附近建立堂址,期望可承接信主之学生,发展教会圣工,"办学"与"建堂"的关系渐渐已被挂钩。然而,是否每一间学校 堂会都能够预期有效并有系统地承接信主或慕道之学生?